从DVD到手机再到AIOT,从产业投资角度看突飞猛进的联发科
提起联发科,不知道大家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山寨机之王”,可能这个既是他一生的骄傲,也是其宿命的牵绊。不得不说,在芯片界,联发科可谓抒写了一部悲壮、励志的芯片企业发展史。
从创立至今,联发科应对磨难的决策与坚韧对于深处波谲云诡的国际环境之中的国内芯片企业有很多的启发,笔者希望一探其“屹立不倒”的秘密及投资之道,为芯片行业从业者提供参考及借鉴。
“山寨机之王”的逆袭之路
联发科是现代台湾半导体产业分工的受益者之一,其创始人蔡明介曾就职于台湾第二代代工厂联华电子,1997年从联电拉起团队创业。从DVD芯片到转型手机SOC,短短十年间跻身全球IC设计厂商前三,蔡明介本人也被誉为台湾“IC设计教父”。
联发科发展重要节点回顾
从联发科的历程来看,可谓是成也山寨机,败也山寨机。
很长一段时间联发科都被冠以“山寨手机”的供应商代表,依托2004-2009年之间国内山寨机厂商的兴起,联发科通过创造性的交钥匙方案(turn-key)让其成为一众手机厂商的香饽饽,“山寨机之王”深入人心。
此后,过渡至智能机时代,联发科虽然一直在发展,但多年口碑的影响及技术路线的失误导致其被局限在了中低端市场。同时,在“买芯片送基带”的高通、自研的三星和华为“夹击”下,其市场一度销声匿迹,中低端市场也随着高通400/600系列的发力不断衰减。
从联发科的再度崛起来看,受惠于5G发展,技术是其安身立命的根本。
在业界一片看衰之下,联发科也依旧坚持5G为本和AIoT并行的多元化战略,持续坚持高研发投入,蛰伏等待机会。从下图来看,尽管2015年以来联发科营收及净利润增速不断下滑,但是其研发依旧保持高投入。
资料来源:联发科、
功夫不负苦心人,随着2020年以来高通新一代骁龙芯片的“翻车”、华为海思被制裁及联发科新一代天玑芯片技术的突破,叠加5G的快速普及,在国产厂商的主动或被动支持下,联发科再度迎来春天。
根据其公布的最新的年报来看,2021年营收突破千亿,约1128亿元人民币,年增53.2%;净利润达255.8亿元人民币,首次年度获利超200亿元,年增171.6%,双双创下历史新高。
资料来源:联发科
从主营构成来看,手机芯片业务依旧是联发科的核心收入来源,在Wi-Fi技术领域的积累也为其在IOT及智能家居开疆拓土建立奇功。
2021Q4联发科营收构成及增速
类别 | 2021Q4 | 同比增长 |
手机芯片 | 52% | 51% |
IoT/Computing/ASIC | 26% | 31% |
智能家居 | 15% | 16% |
消费类电源管理IC | 7% | 30% |
资料来源:联发科官网、芯八哥整理
截至2021年底,联发科智能手机芯片登顶全球第一,5G手机芯片仅次于高通位居第二。其他包括智能和数字电视、智能语音助理、光盘机与蓝光播放器等品类芯片市场占有率均为全球第一。
为什么可以屹立不倒?
联发科的故事我们已经听过了太多,其多年来能在市场及舆论中漩涡中屹立不倒,长期来看,核心还是在于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持续的高昂的研发投入;当然,短期内主要还有难以忽视的天时地利人和。
从联发科的年报可以看出,近16年其研发支出平均占比超过20%,远高于一般的高科技企业,更难得的是其十几年如一日的坚持投入。同时,多年来从DVD到手机再到AIOT,联发科的前瞻布局不可谓不精准,独到的眼光可见一斑。
资料来源:联发科
从这几年来联发科的逆袭来看,可谓运气“爆棚”。“天时”方面,高通芯片屡屡“翻车”、海思受制裁“陨落”,联发科犹如“锥处囊中”,收获利好;地利方面,联发科依托台湾稳定的半导体供应链及下游厂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占据良好的供应链先机;人和方面,近几年中美贸易争端导致国内终端厂商迫切寻找“备胎”,纷纷加码联发科。
此外,不可忽视的是,一向做事高调的联发科,却在近十年间,在投资圈悄悄“低调撒钱”,打造出了一个让人难以忽视的生态圈。
从投资一窥联发科的战略布局
早在2014年开始,联发科便设立了3亿美元的风险投资基金,积极进行多元化布局。其中,联发科2011年通过409万美元投资的当时“不知名”的汇顶科技,在2016年成功上市后创下 5 年大赚 600 倍的投资传奇史。
从投资手段来看,联发科主要通过旗下Gaintech和翔发投资进行对外投资,其中汇顶便是通过Gaintech进行注资,而翔发的投资则偏重于中国台湾地区的企业。同时,联发科通过组建拥有专业的投资团队来保证自己的投资收益,重视长远投资战略和布局。
联发科曾公开表示,联发科投资部门将积极注资在半导体系统和装置、网路基础设施、服务和物联网(IoT)等领域的新创公司,目标是建立以联发科为中心的产业生态系统,产业类型包括通讯、电脑运算、网路媒体及分析等。
从投资阶段来看,联发科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探索期(2008-2014),主要围绕自身业务进行多元化摸索,内部对于投资还存在反对的声音;第二阶段是战略扩张阶段(2015年以来),随着汇顶、唯捷创芯等项目收获了甜头,手机业务低迷之下其投资并购逐步加速。
总的来看,通过投资汇顶科技、晶心科技、思必驰及Mapbar等企业,同时有目的收购雷凌、晨星、立锜及络达等优质资产,形成了较为密切的供需关系,不仅拓展了业务范围,也加强了自身的技术积累。
除了依托自身的投资公司,联发科也积极参与和外部基金的合作。主要包括中国湖北长江蔚新能源产业发展基金会、上海物联网二期创业投资基金、昆桥(深圳)半导体科技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上海闪腾创芯投资合伙企业、上海武岳峰二期集成电路股权投资合伙企业等,业务覆盖AI、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激光雷达等多个领域,打造出庞大的生态圈。
综上,可以看出,联发科通过投资、并购等外延式手段,正积极向智能手机、穿戴装置、物联网及车联网等市场完整芯片方案的方向前进。依托对创新性项目和产业基金的投资,不仅让其赚的盆满钵满,还帮助联发科找到了更多的成长途径。这种经营模式也值得所有的集成电路企业参考。
写在最后
“面对挑战,联发科要恢复创业精神。所谓的创业精神,最重要的不只是努力工作,而是要寻找及确认机会、采取行动,并承担风险。不过,过程中你可能要容忍一些错误,只是如果是主流的、已经在产品蓝图上的大方向的东西,就不应该错太多。”蔡明介的话仿佛是对联发科过去二十多年的总结。
坚韧、隐忍、技术为王、看长远……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向来不会在意一两家企业的得失。当前,国内以华为、大疆等为代表的科技公司饱受制裁的困扰,难言其落寞之情。从联发科的经历可以给我们启发,市场会“欺负”人,但技术不会。
编辑:ZQY 最后修改时间:2022-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