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马斯克工作邀请!回国要实现工业高端芯片自主可控
受访者:跃昉科技创始人 江朝晖博士
在AIoT时代,RISC-V契合AIoT行业发展的核心需求,在多场景、碎片化的应用大背景下,RISC-V在未来有望成为处理器芯片应用最主流的指令集架构。
“走进产业链”栏目记者采访了跃昉科技创始人江朝晖博士。她指出,跃昉科技自成立以来,以研发为根基,专注利用64位RISC-V的CPU架构做高端的工业物联网芯片。公司全球最高12纳米工艺高性能的芯片NB2即将在今年年底量产,明年就会承接大量的订单,这将为RISC-V技术在重要行业场景中的系统应用落地打下坚实的基础。
芯片+操作系统+工具链全方位发展,全球最高12纳米工艺技术的NB2即将量产
公开资料显示,广东跃昉科技有限公司是由Google前CTO江朝晖博士2020年发起创立的一家芯片科技公司。公司聚焦研发基于RISC-V开源指令集架构SoC芯片产品,目标以SoC芯片产品为基础,标定智慧城市、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能制造等工业物联网等行业应用方向推广RISC-V技术的落地,为中国数字经济赋能。
“要做好工业物联网的话,我们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江朝晖说道,“第一个就是我们工业自动化的芯片要自主可控,因为如果拿不到芯片或者人家不卖给我们的话,所有工业自动化就停了;第二个就是信息安全问题,我们从芯片的设计到信息的追踪要做到安全有保障,以防止他人做恶意攻击;最后一点就是智能化水平问题。其实现在的工业互联网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还是非常低的,很多仅限于联网层面,而在很多复杂的场景,需要更高的通用算力和特定领域算力的芯片来支撑数据的处理。”
因此,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就做了BF、GF、NB三个系列的SoC产品。其中,BF系列是我们低端定位的一款无线连接芯片,采用的是40纳米的工艺,大约180 MHz算力的MCU加Wi-Fi、蓝牙、ZigBee等连接的功能。这款芯片去年已经实现量产,它的优点是低成本和低能耗,主要应用在工业互联网的智能仪表、储能电池等这些低算力需求的场景。
高端方面,跃昉科技基于RISC-V架构的高集成度边缘智能应用处理器NB2也已经发布。据江朝晖介绍,NB2芯片是一款面向工业应用的高集成度SoC芯片,这款SoC在通用算力方面采用的是RV64指令集的4核CPU架构,每个核的算力可以跑到1.8~3.0 GHZ。而特定领域算力方面,则加入AI、GPU、视觉、听觉DSP以及众多IoT 接口的功能,因此,NB2可以用在需要很强大的AI和边缘计算的场景,例如边缘终端、智能网关等领域。
跃昉科技12纳米工艺的NB2产品
资料来源;跃昉科技
“NB2采用的是12纳米的工艺技术,算是全球针对工业物联网应用的最先进制程的高性能芯片,这在业内都是非常少有的,基本上全球也是第一颗。我们去年流片成功后,目前在做最后的功能测试以及工业标准的相关性能、稳定性的测试,预期今年下半年就会开始量产,明年就会承接大量的订单。” 江朝晖强调道。
除此之外,在工业物联网领域,有着很多自动化的场景,需要芯片有一定算力,但也不需要过高的算力,于是跃昉科技又研发了微边缘侧的GF系列的SoC。GF系列芯片流片大概是40-22纳米的技术,有一定的轻量级AI功能和1GHz以下算力,预计今年芯片就会流片。
据了解,跃昉科技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来选择搭配使用以上三种芯片。另外,公司也有一个自创的叫做“ABC”的平台,这个平台主要通过区块链技术,从而实现数据的安全可信上传与可追溯。
跃昉科技“三横一纵一平台”发展战略
资料来源;跃昉科技
“对我们跃昉来说,就是三个芯片系列再加一个平台。因为我们做的RISC-V是一个全新的指令集架构,只有芯片没有软件和操作系统,你的芯片也跑不起来。所以围绕着芯片,我们也会提供这个操作系统和工具链的服务。这样一来,用户就比较容易的从ARM或者x86中迁移过来。”江朝晖分析道。
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专注64位RISC-V的CPU架构做高端工业物联网芯片
由于RISC-V指令集具有开源、免费、模块化、精简等特点,从2010年问世以来行业就不断围绕它构建生态系统。近年来,在AIoT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内产学研机构的不断推动下,RISC-V生态迎来快速发展。
从市场发展空间来看,根据不完全统计,2020年全球RISC-V指令集市场规模约2.2亿美元,2021年将达到3.8亿美元,预计到2024年有望超过10亿美元。从出货量来看,根据市场Semico Research Group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市场上采用RISC-V架构的处理器核心将超过624亿颗,2018-202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6%。
由于RISC-V短小精悍、开源免费等不同于x86、ARM等指令集的优良特性,吸引了众多国家和企业的支持和布局。为了推进RISC-V生态系统建设,使RISC-V指令集被更大范围的采用,2015年国际RISC-V基金会成立。成立至今,RISC-V基金会已拥有超过327家成员。除了国际RISC-V基金会外,2018年中国本土还建立起中国RISC-V产业联盟(简称CRVIC)、中国开放指令生态联盟(简称CRVA)和RISC-V基金会中国顾问委员会,以促进RISC-V的宣传推广与生态建设。
江朝晖指出:“采用RISC-V将带给企业商业上的自由、技术上的自由和创新上的自由。随着应用领域及功能的不断延展,RISC-V的指令集也会不断的扩充,其模块化的方式使得芯片功能呈现多元化、设计开发充满灵活性,开发的过程变得快捷高效。未来RISC-V的发展趋势将从通用处理器、特定领域应用、系统与芯片整合,发展到数据中心等高端领域,使之形成从底层处理器架构到顶层系统及产品的垂直生态。”
在RISC-V技术不断发展、生态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近两年国内外厂商相继发布了多款基于RISC-V指令集的芯片产品。从国外来看,目前恩智浦发布了RV32M1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等领域,目前尚处于测试阶段;西部数据此前发布了SweRV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在家存储器上。此外,还有Imagination、Microchip等众多公司也陆续发布了多款基于RISC-V指令集的芯片产品。
从国内来看,近年来包括阿里巴巴平头哥、小米华米科技、华为海思等科技公司已经研发出多款基于 RISC-V指令集的芯片或者IP产品,并且很多产品已经实现大规模的出货。比如阿里巴巴平头哥此前发布了玄铁C906、910等系列产品,合作企业包括全志科技、卓胜微、中科蓝汛等;华米科技发布了黄山1号、黄山2S等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小米的智能穿戴设备上;华为海思发布了Hi373V110产品,主要应用在华为以及荣耀品牌上;此外,还有兆易创新、汇顶科技、芯来科技、乐鑫科技、沁恒微、中科蓝汛等众多国内厂商也陆续发布了一系列基于 RISC-V指令集的芯片产品。
国内外RISC-V主要芯片企业及产品竞争格局
江朝晖表示,目前国内的公司其实大部分都是用32位RISC-V去做MCU,但我们跃昉的聚焦点不是做低端的MCU,而是专注利用64位RISC-V的CPU架构去做比较高端的工业物联网芯片。在这个领域基本上竞争的就不多了,从整个中国来看,基本上也就3-4家公司。
“当你做出一个RISC-V的64位芯片,当然希望跑一些高端的应用,但是这些高端应用的操作系统跟32位的SoC是不同的,需要更多更复杂的软件支持才能跑起来,这也是为什么RISC-V 64位还是没有这么多人做的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印度有60多人的团队,专门负责这个操作系统的研发,这是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一直在做的一个事情。” 江朝晖解释道。
以研发为根基,在印度拥有60多人的操作系统研发团队
业内周知,芯片设计行业属于典型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品升级换代及技术迭代速度较快,持续的研发投入、技术升级及新产品开发是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
跃昉科技研发团队所在地
资料来源;跃昉科技
据了解,跃昉科技的管理层和研发团队主要来自英特尔、谷歌、三星、中芯国际、大疆、烽火、华为、中兴等国内外知名科技公司。目前,公司团队规模约130人,另外加上上下游生态合作公司研发团队总人数超过200人,其中博士占比10%,硕士占比80%,技术实力雄厚。
“跃昉现在基本上就是跟着人才跑,由于全球芯片人才紧缺,所以人才的竞争也很厉害。” 江朝晖说道,“我们的研发团队在四个地方:顺德、深圳、西安、印度,其中顺德是我们的总部。公司刚成立的时候,我们在找一个可以提供应用场景的地方,即是芯片生产出来后能立刻使用的地方。经过我们调研后发现顺德有非常多的企业是从事家电和工业类产品研发和生产,每年都需要大量的芯片,因此我们觉得这个是一个非常好的落地地方。”
此外,由于操作系统的人才在中国非常难找,因此我们目前在印度也有 60多人的团队,专门在做操作系统的研发。然后,我们在西安有一个专门做芯片设计的团队,这些工程师很多都是从Intel、华为、中兴、烽火等全球知名的公司出来的,平均都有10多年的工作经验,所以我就比较幸运,可以找到这么好的人才。
跃昉科技底层软件全栈解决方案
编辑:ZQY 最后修改时间: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