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机器人成长幅度大 2020年密度将提升4倍
新创公司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先驱,2016年,包括北京智能管家科技有限公司(RooBo)、以色列Roboteam和德国的ReActive Robotics在内,有将近130家新创公司获得创投基金赞助,总金额达20亿美元,比2015年高出50%,其中又以无人空中系统公司最具交易价值,其次为农业机器人、企业和个人用途的服务机器人。
根据ValueWalk报导,2016年是机器人和自动化公司购并交易的里程碑,共有50家企业出售,交易金额超过190亿美元,前五名包括美的集团收购德国机器人大厂Kuka、德国Kion收购卢森堡物流自动化厂商Dematic,以及Honeywell收购仓库自动化服务供货商Intelligrated,每笔交易都超过10亿美元。
国内产业领头羊、中央与地方政府机构、大学过去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如今正逐渐发酵,2016年,工业机器人产量成长率较前1年成长近30%,超越IC、汽车、手机等产业类别。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消费国。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销售量为25.4万台,3分之2销往亚洲地区,其中内地市场占了一半,另一半则由亚洲其他国家和澳洲瓜分。专业服务机器人的销售价值增加至46亿美元,个人服务机器人则达到22亿美元。
目前内地当局正致力推动《中国制造2025》、《Internet Plus》、《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计划,希望从低成本的世界工厂转型为世界级先进制造国家。不过全球机器人产业正迈入整合阶段,对手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强。
全球机器人市场的主要竞争国为美国、日本、欧洲和中国,美国的优势在于资金密集,日本强调创新,欧洲则拥有较高的机器人密度。2015年,机器人市场以欧美为主,约占80%,亚洲市场只有20%,但区域性的工业机器人正加速兴起,2010~2015年间,亚洲和澳洲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年供给量上升了70%,2015年,中国机器人密度排名全球第二十八,并目标在2020年将密度提升4倍以上。
不过国际政局的不确定性和美国的新保护主义增加了产业领导者扩大区域市场规模和范围的风险及复杂性。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地区为例,白宫的新保护主义可能会影响美国跨国企业在原有市场和内地市场的销售量。日本原本寄望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议(TPP)提供的外部成长也因美国退出而变得不确定。
相反地,中国的资本市场和机器人密度仍处于早期阶段,拥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当美国忙于设立贸易障碍时,中国则致力推动全球化和区域成长,新兴产业和经济现实是国内机器人产业兴起的基础,其他主要工业国对手在这些方面很难与之抗衡。
编辑:admin 最后修改时间: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