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铭:机器人全面取代3K工作须花30年
免惊没工作,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受邀参加中国央视在贵州贵阳举行的「对话」节目,畅谈大数据时代的制造业新生态。谈智能制造,郭董大胆预言,要透过机器人实现大量组装生产,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若要全面取代辛苦、污秽、危险等3K工作,就必须花30年。
鸿海百万机器人大军一度在中国掀起议论,不少人抨击鸿海要用机器取代人力,恐造成中国大失业,但快6年过去,郭董承认百万机器人大军成军的时机还未到,现鸿海只有5座关灯工厂和6万机器人大军。
郭台铭指出,目前鸿海集团拥有的5座关灯工厂,是真的关灯,连他自己要进去巡视,都得要拿手电筒照明。在关灯工厂中,所有机器在进行讯息交换和处理都是靠中控室来监控,包括三次元检测、自动判别刀具寿命、到刀具自动更换,全都是透过监控与分析系统来的运作,一旦发生问题,云端监控系统就会从远程进行指挥,实时进行调校维修,快速排除障碍,以确保生产顺畅,这也是为何鸿海每小时可以有数百万计的手机产出的原因。
郭台铭直言,并非所有的手机都在关灯工厂中生产,因为有近一半以上的作业,还需要靠人工来完成,原因出在很多加工的工序是机器人的智慧达不到的,如锁螺丝和抓取的动作,机器人就没有真人来得灵活。此外,目前大数据的数量,也还不足以支撑全面的无人化生产。据此,郭台铭推估,要透过机器人实现大量组装生产,可能还需要5到10年的时间。若要全面取代辛苦、污秽、危险等3K工作,就必须花30年。
不过,谈及大数据引爆智能生产商机,郭台铭倒是很肯定。他指出,过去是产品开发出来,再做市场调查,跟进预测有多少量,做计划生产,但现有了大数据,不但可以提前告诉厂商产品可以卖多少,甚至连客户需要的是什么颜色或是什么款式,可以提供。经由大数据,过去的预测生产、计划生产,已扭转为仿真订单生产,甚至进入接单式生产,连带整体供应链也跟进翻转,从以前的制造导向,真正走向消费者导向。
大数据不但为消费端带来革命,就连制造端也起了大变革,郭台铭指出,大数据可以为制造生产带来质量的一致性,透过感测组件和影像海量大数据的搜集,在制造时可以透过比对、尺寸和公差的修订,现行鸿海的良率已从以往的95%、96%,进步到99.9%。但他强调,做到99.9%还不够,鸿海最终还是希望可以做到100%。
编辑:admin 最后修改时间: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