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江湖:TOP12挨个数,数完只能摊摊手
小易说:晶振全球top12你了解吗?我国在这12个排头兵中又占了几个席位呢?扶好坐稳,老司机带你逐一了解。
话不多说,直接上图,下表为2015年晶振市场总体排名(按营业收入计算),数据来源于美国独立第三方机构CS&A,一起来看看:
Total :30.9亿美金(数据来源CS&A )
晶振TOP12无大陆厂商
2016年的数据暂且还没有拿到,但预计相差无几。通过分析可看到晶振市场的聚拢化趋势很明显,TOP12合计占比约70%的市场份额 。剩余的众多品牌只能瓜分剩余的30% 。看来二八法则这件事在很多领域都是讲得通的。
盯着表格,我沉思良久,大家都知道被动元器件行业是一个细分市场众多的大熔炉,广义上包括电阻,电容,电感,磁珠,变压器,晶振以及二三极管(尚未有争议的领域,有些也把它划为半导体分离器件)等。通过颖特新公众号,我们分析过MLCC排名、铝电解电容排名、二三极管排名(点击左侧蓝字可查看文章)等等。但没有一个细分行业像晶振市场一样让人尴尬灰心。
毕竟全球TOP12的厂商,也就是占晶振市场总份额70%的那部分厂商中,没有一个中国大陆厂商。12名之后还有一大堆声名显赫的公司等着挤进来,比如美国CTS , 美国Raltron ,比如日本精工(SEIKO),日本西铁城,再比如台湾台硕,台湾安碁科技,他们也都是在业界响当当的。
也就是说15强榜单,中国大陆厂商现身希望渺茫。
大陆厂商发展路漫漫
我们来具体看一下,中国大陆区域最大的晶振厂商东晶电子,营收也不过USD3700万,唐山晶源大概营收USD2600万,应达利营收大概USD2300万,应都在第15名到20名这个区间前后。想进入15强尚有难度。
回到表格,可以看出整个晶振大饼基本上都是日本,中国台湾以及欧美系三分天下,其中日本厂商产值超过半壁江山,而大陆厂商只能在低阶产品或者插脚类晶振产品中偏居一隅。通过下面这份表格,则可以更加清晰的反映出目前的市占率分布情况:
四大区优势分析
从晶振技术三项要素——频率、精确度、尺寸大小的横向比较得知:
欧美厂商在频率发展上见长,由于其对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其在设计、开发上具有优势,但在生产效率上较低。
而日本厂商居技术领导地位,在精确度、尺寸大小上具有优异的产品改良能力,同时能够将其进一步予以量产和自动化生产。
就中国台湾厂商而言,大都直接购买原料配方、机器设备或直接购买制程,产品上市时间讲求迅速,近期已逐步透过设备、制程能力的改善,将技术内化成自身能力并予以提升。
而就中国大陆本土厂商而言,主要为低阶产品, 其中的 80%用于出口且所生产的产品尚无法有效满足庞大内需,因此近年来大陆厂商亦积极提升技术能力,迈入中、高阶产品的生产。
石英组件主要产国技术竞争优比如下:
不难看出在晶振领域,国内厂商还要奋起直追,才能赶上甚至超越这些竞争对手。
编辑:admin 最后修改时间:2018-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