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e伞3个月遗失30万支伞 共享雨伞概念恐难落实
共享经济目前在全球均愈来愈热门,甚至有提供雨伞租借的共享雨伞新创企业成立,这家公司名为「共享e伞」的新创企业自4月推出雨伞共享租借服务以来,虽然设有押金及租金制度,但由于一把雨伞只要记得一次共享e伞提供的密码后,就可无偿以该密码持续使用,因此不少民众将其租借的雨伞用完后直接带回家,导致此共享美意变成了「独享」,共享e伞初期借出的30万支雨伞如今几乎已不见踪迹。
根据CNBC等媒体报导,共享e伞在上海、广州、南昌及东莞等12个城市推出共享雨伞计划,每个城市约放置3万把雨伞供租借,投资金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约147万美元),民众只要透过共享e伞的应用程序(App)支付该把雨伞人民币19元押金以及相关费用,就能取得共享e伞提供的解锁密码并借走一把雨伞,借走后使用每30分钟必须再额外支付人民币0.5元,共享e伞并将这30万把雨伞放在地铁站及公车站等人潮汇聚地点供借用。
不过提供租借后最快1天、最长约半个月,共享e伞在12个城市借出的共享雨伞如今几乎一伞难寻,外界分析,这一方面与共享e伞显然未提供民众当借用完该雨伞后,应如何归还该雨伞的足够信息有关,另一方面则与雨伞成本低,民众有付了押金等于买下这把雨伞的心理,加上取得的密码可重复使用,因此才将租借的雨伞带回家。
这与共享e伞的每把雨伞生产成本有关,据称共享e伞1把雨伞造价从约人民币90元控制到只剩约人民币60元,但有网友估算共享e伞1把雨伞实际上生产成本不到人民币10元,因此民众付给共享e伞人民币19元的租借押金,即使该雨伞被民众拿回家私藏,但共享e伞仍可藉此获利,只不过如此就失去了雨伞共享的美意与初衷,毕竟共享雨伞概念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下雨天民众在外临时没有雨伞可撑得问题,而不是为了贩卖雨伞。
外界分析,如果因雨伞共享管理制度不够成熟,导致借出的雨伞变成一次性租借的雨伞、有借没还,这样的共享商业模式等于濒临瓦解,但这也显示低成本且没有特定归还、放置地点的物品,要实行共享模式可能有其无法落实的问题。对此共享e伞创办人赵书平表示,雨伞与脚踏车不同,脚踏车能停放在任何地点,但雨伞必须有栏杆或栅栏才能放置。
另外,相较于租借脚踏车、房间等的投资规模,共享雨伞投资的金额不高,雨伞这类低成本商品若没有设计出良好的未归还强制缴费制度,就会造成民众借了不还的问题。
但对于30万把雨伞几乎被借光无还的情况,赵书平指出,这就是该公司想要的结果,当初出借雨伞的初衷就是为了要藏伞于民,主张让市民把伞带回家。外界分析,会如此的原因可能与每把伞生产成本不高有关,赵书平甚至表示,在最早提供租借的广州、深圳及福州均已开始获利。
编辑:admin 最后修改时间:2018-01-05